中国教育新期许:更高质量更加公平——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时间:2016-03-21 浏览次数:1926

       今天我们强调的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下的质量,是全球教育竞争新态势下的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新要求的质量,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质量。同样,新形势下的教育公平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丰富自身内涵:逐步摆脱教育公平即起点公平的单一导向,努力实现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过程公平。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教育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在“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提出要“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一直都是核心词、关键词,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工作的重大文件,无一例外都强调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此次提出“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意蕴深远。 

  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时代背景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对人民群众“期待有更好教育”的积极回应,符合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世界教育新理念,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教育的新期许、新使命、新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教育,经历了和经济发展轨迹大体相似的历程。从开始时的短缺(很多人没有上学机会),到温饱(“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到小康(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有质量公平的教育),到现在的迈向全面小康(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目前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与发达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希望在城市拥有一张书桌的愿望基本得以实现,即便是最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以及越来越多的地方提出要实行更多的免费教育,等等这些,让我们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公平有了更多的体认,也有信心、底气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这样更加鼓舞人心的目标。 

  但是我国教育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有许多深层次矛盾需要解决。就教育质量和公平而言,当前的问题主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还未牢固确立,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以分数评价学生的现象在许多地方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美育体育的倾向尚未得到扭转。教育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教育的需求,还不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完善、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区域、群体、校际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许多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教育发展滞后。在一些地区,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问题仍十分突出。所有这些,表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仍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态势,亟须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品质、特色、多样性有了更多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教育是“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也是成功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要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不让任何人掉队,关注全民教育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未竟事业,并致力于解决全球当前和未来的教育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这样新的目标任务的宏阔背景。从“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可以听到中国教育奋力前行的足音。 

  二、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内涵特征 

  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本身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我们强调的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下的质量,是全球教育竞争新态势下的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新要求的质量,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质量。同样,新形势下的教育公平也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丰富自身内涵:逐步摆脱教育公平即起点公平的单一导向,努力实现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过程公平。 

  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意味着,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不单纯以升学率考核学校,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意味着我们要真正摆脱规模发展、外延扩张的老路,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不以学校规模大小比水平,不以论文数量多少论英雄,少一点“大班额”,少一点“沉重的书包”,少一点“小眼镜”;意味着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结构,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好教师”,他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好校长”,他们坚守教育的使命,引领学校的发展,努力做社会的楷模;意味着我们有与国力相称的教育保障能力,孩子们不用为一顿饱足的午饭发愁,拥有安全、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意味着我们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独特的生命,更少校园歧视和欺凌;意味着全社会对教育公平有更多的信任,不用总是为“学区房”而纠结焦虑;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具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不断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吸引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一争高低。 

  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还意味着,我们坚信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有着眼未来的精神,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教育信条;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教育依然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伟大工具”;信奉“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信奉“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需要爱心与呵护,也需要静心与等待;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有原点、有初心、有执着、有守望,既充满现代气息,又有泥土的芬芳,等等。 

  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任务举措 

  围绕着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任务举措,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这些论述凸显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 

  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说的都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既包括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也包括继续实施特岗计划、推动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等。加快推进远程教育,通过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教育结构调整。“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这是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加大对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特殊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要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按照“一人一案”,重点解决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问题,继续增加残疾儿童少年非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措施。要通过修改高校设置标准、制订应用型高校标准,引导高校调整类型定位,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建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明确了整体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措施和目标任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的是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制订相关攻坚计划,出台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发展倾斜政策,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战略。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方向,改进实施方式,强化绩效评价,切实予以推进。要通过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协同育人等措施,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这是我们在免费教育方面迈出的又一大步。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是近年一直坚持实施的政策,已经收到良好效果,要继续坚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这是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推动落实“两为主、两纳入”政策,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证件要求,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入学升学机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765万人,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 

  全社会共同办好教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教育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也是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孩子们的成长成才。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要有无忧无虑、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放学路上”。